Monday, May 31, 2010

媽媽唔易做

最近跟友人午間小聚,三個媽媽級坐下來,劈頭第一句當然問:『妳個仔最近如何呀?』我們的兒子是幼稚園時候的同學,即是現在大家都是三年級,正值反叛期 (起碼我們認為是) 的開始。

K 媽媽訴說著近來很激氣,她兒子開始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和做法,某些事情上,特別是學習上,覺得孩子不夠認真,於是有些時候她會很勞氣,跟孩子的關係有點緊張,就連頭髮也掉了不少。

我當然完全明白她的感受,雖然我們勞氣的地方不一樣,但也是殊途同歸,就是有時候會把我們激到半死!

我笑說友人告訴我,每個男孩子小學時期大都是這樣的,到五六年級會更加自我中心,他們需要時間「開竅」,所以我都會盡量看開一點。

告訴她改變不了他們,就先改變和調節自己,避免關係愈來愈糟,否則他們再大一點,連基本溝通也欠奉時,就更加難處理。況且我認識的K 也是個乖巧的孩子,只是他跟大部份的男孩子 (包括我的孩子) 一樣,需要多些時間去改善吧。

我們一五一十的互吐苦水,遲來的J 媽媽笑說他的兒子也不無兩樣,可是她的心情似乎丁點兒也沒受影響。

還記得上一回J 媽媽說她的孩子總經常不回應他們,於是擔心孩子耳朵有問題,帶了他去看醫生,結果當然是正常過正常,只是跟其他孩子一樣,唔啱聽的就乾脆不回應,她笑說最近也試過鬧到聲沙也沒用,現在看開了,還是先改變了自己,避免勞氣。

我們笑說怪不得她的身形愈來愈大,最看不開的K 媽媽就瘦上加瘦!

我們還發現J 和大M 性格上有很多共通點,所以我和J 媽媽這類凡事講求速度和爽快的人,曾幾何事也很動氣, J 媽媽笑說這是他們白羊座小朋友的性格特點,還是輕鬆面對吧,這樣會好過一點。很好,我也很喜歡這個阿Q的想法。

想起惠英紅在今屆金像獎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那段賺人熱淚的謝詞,道出了其背後不為人不道的辛酸史。人最難過的總是自己那一關,一切從自己的心境和思想出發。

跟演員一樣,好媽媽也是個普通人,帶孩子的辛酸史也多的是,有時候就像拍著幾組戲,就算心情不佳,工作後拖著疲累的身軀回家,對著孩子時,也盡量保持正面的態度,氣餒時會很失落,幹嗎要這樣辛苦自己。

然後發現,原來我們這群盡責的媽媽,都是未被提名的最佳女主角,確實應該給自己頒獎,自我表揚一下我們的精湛演技!

Monday, May 24, 2010

甚麼是偶然

孩子學校又有唱歌活動,為了背誦歌詞,他們這幾天在 Youtube 看了數十遍這首《偶然遇上的驚喜》,不停地唱著:

曾經踏遍路途千萬里,途中跌倒過攀不起;
無望的心感困累,全然交瘁,無助身軀早已沒有力氣。

徬徨中遇見熱誠的膀臂,人潮中碰倒你多驚喜,
前路即使千尺浪,得你在身旁,縱使呼呼風雨仍覺甚美!

能在絕望孤單中偶然遇到你,是我根本不配受的福氣。
來日禍困迎面,滿途挑戰,能贈我勇氣,完全是你。
            (年月縱過去,未忘掉你)。

這首基督教詩歌,旋律簡單,聽著哼著,發現這個「他」除了是「祂」之外,還可以是「她」或「他」。

說到偶然,腦裡馬上飄起徐志摩的《偶然》和陳秋霞的歌聲:

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無需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那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每次哼起,總覺這首詩夾著一種淡淡的幽怨、淡淡的無奈。人生中有太多的偶然,離離合合,有悲有喜。相信宿命論的,會認為所有所謂的偶然,皆冥冥中有主宰,一句說通,就是「緣」。

世間上誰人能像莊子那樣做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齊一」的逍遙心態?我接受自己只是個凡人,仍未能完全參透那種安時而處順的「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的豁達心態。

偶然,究竟是必然還是非必然,只有天知曉。

Thursday, May 20, 2010

五十歲最開心?

以下節錄自雅虎新聞:

"美國一項研究指出,活到五十歲才最開心。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訪問三十四萬名,年齡由十八至八十五歲的美國人,評價自己的開心、緊張或擔心程度,發現受訪者普遍在二十多歲後,感到壓力或憤怒的程度,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下降,但憂慮情緒就一直困擾他們到五十歲。同一時間,年過五十的人,開心和享受的心情,會與日俱增,直至八十五歲。

研究人員相信,到五十歲才真正快樂,是由於半百的人有一定生活智慧,懂得調較自己的情緒及控制脾氣,更珍惜值得享受的時光。而研究結果亦顯示,年紀較大的人,會更知道如何淡化負面的事,將焦點放在正面的事。"

很好,我還未到五十歲,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去提升我的生活智慧。當然,任何人也好,到時候最起碼條件是要不用憂柴憂米,或是個愛錢如命的守財奴,否則恐怕到六七十歲也很難享受人生。

上個月看 Marie Claire 雜誌討論關於 Happy Aging 的問題,輯錄了一些名人名句:

朱玲玲:『花不一定開到最燦爛才算美,殘荷都可以好靚,難道50歲的女人便不美嗎?』

莎朗史東 (Sharon Stone):『年齡不是我的秘密,成長總是無聲無色地刻劃在我們的面上,每個階段都有不同面貌,沒有不捨得的,你愈想留住年輕時的外貌,只怕你會愈失望。我很滿意現在52歲的這個我。』

狄美摩亞 (Demi Moore):『最有效的防老方法,是調節自己的心態。如果你覺得自己好老,提不起勁,你的生活將變得乏味。難得糊塗好重要,我年輕時太認真了。』

在公仔箱裡看到60過外的汪阿姐,仍是那麼生氣勃勃,我很是佩服。前年到沙田看奧運馬術比賽,她正正坐在我的後面兩行,事實上,淡妝的她比鏡頭裡的她漂亮得多。

薑愈老愈辣,靚酒愈舊愈醇。歲月給予我們經驗、智慧、自信、自知,應該值得驕傲,值得自豪。

我希望十多年後我的耳朵沒大毛病,可忍受長途機再飛去歐洲,到英國 Brighton 懷緬過去,到意大利吃我至愛的 Tiramisu,特別想再去布拉格看日落;希望不會變成大肥婆,希望到時能彈得一手好鋼琴,希望不會很快當上祖母 ……。

Monday, May 10, 2010

孩子的邏輯思維

母親節那個晚上,細M忽然發燒至101.5度,回到家裡給她放了一盤暖水浴,好讓她降溫。幫她擦背時 ……

我:『妳就舒服啦,今天是母親節,反過來是我照顧妳!』
細M:『咁我病咗嘛!』

我:『咁又係,但將來媽媽老了病了,妳會唔會照顧番我呀?』
細M:『嗯 … 我唔知道!』

我:『吓!妳這樣說我會很傷心喎!咁妳即是唔理我啦!』
細M:『我沒這樣說!嗱,我問妳,妳昨天會唔會知道我今天病?妳又會唔會知道明天我甚麼時候會病好?』

我:『是的,我的確無法預測,妳又好似講得好有道理。』
細M:『係啦!不用為明天擔心,妳想得太多,明天的事明天先算啦!』

我:『咪住!但如果妳愛我的話應該唔會唔理我喎,那用等將來才答我?就好似我相信妳將來不會做賊,我現在已經可以肯定啦!』
細M:『啊!是的。其實我都可以肯定我大個後唔會變成男孩子 ……』

我:『就是這樣,除非妳長大後不再錫我啦!』
細M:『好啦!照顧就照顧啦!』

******************

昨天和細M到超市,看到我最討厭的榴槤。

細M:『爸爸上星期六才吃過。』
我:『榴槤真的很臭,而且很「熱氣」,別人常說多吃會很燥的,妳要提爸爸不要趁我不在家而大吃特吃,否則很容易會爆炸的。』

細M:『那為甚麼妳不吃榴槤都經常會爆炸鬧人呢?』
我:『哈!那我幹嘛有時候會動氣?是誰惹的?』

細M:『我現在很忙買緊嘢,唔得閒答妳!』

話未說畢她已經推著車「撇」了。

Thursday, May 6, 2010

我的母親節禮物

昨晚下班後,心癢癢又走進 Swarovski,這年很喜歡他們設計的首飾,有些耳環項鍊手鐲的款式都十分吸引。

最後我買了這雙耳環給我的媽媽
然後又買了這枚戒指給自己,獎勵一下自己星期天我會照舊一早到酒樓搵位陪她飲茶。

有人說,只要孝順,那麼天天都是母親節,不用特意在那天「同人迫」。我笑說,沒錯,但我更相信母親節那天,當這個獨個兒到街市買菜的母親看到那個正和兒孫一起飲茶吃飯的母親時,準會是酸溜溜的。

女人始終是女人, 三歲到八十歲都想人關心的,願意「同人迫」,起碼表示重視她嘛;只要有誠意,就是陪她到大排檔吃碗魚蛋粉也是開心的。

我的母親愛花,可惜父親從不會送,所以這個星期天,又是我送花給母親的大日子,太好了!

Wednesday, May 5, 2010

高跟鞋

從前愛穿高跟鞋,配上西裙,覺得整個人會精神一點,走起路來都會快一點,有種可以飛的感覺。秘書友人曾經告訴我,當年她老師說高跟鞋是必須穿的,是上班的重要裝備,「確確聲」是跟自己打氣,鼓勵自己提起精神,沒老板會喜歡見到沒精打彩的秘書。

跟姊妹們閒話家常,我們都說著當年還是自由身的時候,家裡的高跟鞋多的是,鞋盒總是一排排的放好,尖頭的、扁頭的、三吋的、豆零踭的 …… 最矮的那雙也有兩吋高,好一副「戰鬥格」。至於平底鞋,穿上它會覺得渾身不自在,走路也提不起勁,對不起,not my cup of tea,沒興趣。

每一雙鞋都好像有它獨特之處,但有時候買了回來,卻發現有緣無份,才穿上一次就被打進冷宮,不是找不到合適衣服配襯,就是已經忘記了它的存在,它多好也沒用,只怪主人沒把它好好善待,好好珍惜,最終逃不過被遺棄的厄運。

穿高跟鞋是有 Quota 的,身邊的姊妹們都舉手說是。年紀愈大,愈不能承受穿高跟鞋帶來的腰酸背痛,這些年頭我們這群不能再飛的太太們都唯有降低要求,隨便找幾雙一吋踭的去上班,裙子也乾脆不穿,反正配上矮跟鞋一點也不好看,「戰鬥格」已不再,求其找來幾條西褲不太「樣衰」便算。

想起來,我們曾幾何時也這樣對待過愛情。愛情和高跟鞋一樣,它可以帶給妳開心和飄飄然的感覺,但稍一不慎,它可以狠狠的把妳摔個半死。這邊廂還哭著說我不要高跟鞋,那邊廂又重新再作戰起來。

這是教訓,也是緣份。其實多選擇未必是好,年輕的自以為是,令妳舒服的偏偏不選,因為太多太容易得到,沒有珍惜;總愛挑戰難度,而不能客觀地挑選或問自己會否受得來。有些高跟鞋長穿下來只會換來腰酸背痛,得到旁人讚賞又如何,回到家裡有苦自己知。

現在,每當偶爾穿了一整天高跟鞋跑來跑去後,晚上倒在床上累透時,就會覺得自己愛靚唔愛命,穿時好,脫時苦,再轉鞋款實在太難。我們這群太太們都年輕不再,只慨嘆,我們已豪不起了。

還是不要辛苦自己,波鞋會是一個較好的選擇,既舒服又耐穿,穿上它去跑步,繼續努力跑好自己的馬拉松。

Monday, May 3, 2010

港孩

又一次插隊,昨晚一口氣看罷黃明樂的《港孩》,半年間已推出第五版,銷量應該不錯。

無心插柳,只因大M要求買這書,到手後不停地啃著,我見他看得出神,於是趁他睡覺後馬上一口氣把它看完。事實上,這書是給父母看的。

書中寫的「港孩五型」,於我而言並不是新鮮事,甚麼「碗豆公主」「發夢王」「無胃孩子」「Hea精」「小霸王」,我相信隨便跑進一個中小學的課室,不難集齊「一套五款」,也相信這是經濟和科技環境轉變下而衍生出來的問題。

值得天下間父母深思的是,我們要提醒自己應該扮演一個 facilitator 的角色,讓孩子學習怎樣去「自學」。給孩子多點機會從多角度去看事情,硬知識,不扎實,答案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過程,不需用腦確實是現代孩子的一個大問題。

不只是中小學生,現在不少大學生 (當然我不可一概而論) 都是「高分低能」,就算是傳統名校出身的,男的女的都是一大堆溫室花,以一己為中心,莫說邏輯思維,有時候就連幼稚園學生都應該懂的待人接物的基本能力都欠奉,發夢王和無胃孩子,我遇見過不少。

新高中課程原意是希望「中學大學化」,讓學生多參與多思考;但對於現在「中學小學化」,甚至「幼稚園化」的情況下,黃明樂道出新高中課程正正是這一代孩子的噩夢,並非無因。

小時候外婆常說「細路唔跌唔大」,現今為人父母,真的不要讓孩子墮進溫室陷阱, Comfort Zone ,易入難出。像電影《馴龍記》裡頭的孩子,要讓他們經歷,從跌跌碰碰中找尋自己的潛能,建立自信心。經驗和信心,是孩子們的永遠財富。

我們給予孩子生命,可不是要操縱孩子的生命,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別只告訴他們「應該這樣,應該那樣」,把過程和責任還給孩子吧!

放過她吧

碰巧五一勞動節,看到電視裡頭關於最低工資的遊行,見到老麥的標誌,想起數星期前的一件小事。

那天我正在排隊買漢堡飽,站在前面的那位中年 OL ,狠批那位老麥收銀婆婆「有無搞錯,五分鐘先至有食物,你點做嘢呀!」見那收銀婆婆看看收據後心平氣和地說著「小姐,才不過三分鐘。」

那中年女人仍喋喋不休地批評著,我看看手錶,事實是她已經足足罵了超過一分鐘,夠了,請放過她吧!

有時候很討厭香港人的批評文化,只要停下來想一想,我們算是幸福的一群,買個老麥套餐加雪糕加蘋果批,也只不過是三四十元,但差不多已是那店員的兩小時工資,幹嗎這樣刁難對方?請多一點包容,多一點同理心,很難嗎?

Sunday, May 2, 2010

雞肋管家

最近有點頹,不是工作上有甚麼不大如意,只是那種「雞肋」的感覺又出現。

重返這公司14年,明年已經可以取金牌。經歷了數個朝代,友人嘲笑我命硬,仍健在。我笑說皆因我夠豁出去,不只一次說過「你喜歡可以炒咗我」,僥倖地,當天聽過這句話的人,已經被請離場,另謀高就了。

現在某些同事會將我歸納為 Senior ,我無言。論工資論工作範疇,我看不出自己有多 Senior ,極其量只是個 Senior Citizen 和一個掌握整個部門重要資料的老管家。

這份「雞肋」工作,的確是「飽你唔死,餓你唔親」。想深一層,最大的障礙其實是自己的心理關口,畢竟,管家始終是管家,別天真吧。

眾所周知我不愛 Apple Polishing,嚴格來說,現在的上司,同事們說他有膽量,有方向,頭腦清晰,是個值得欣賞的管理人,我絕無異議。

生長在我們這一家,應該學花師奶唱番首「別怪他,別怪他 ……」

有一天想飛,便飛吧。

精神健康

上星期六在火車頭等車廂碰上黃重光教授,他身形高大,一副典型教授的模樣,不偏不倚的坐在我身旁。

多年前我看過這位精神科醫生所寫的書,他教曉我怎樣面對和處理一些孩子和自己的問題。我經常對孩子說的那句「無論你們幾頑皮,幾錯都好,我都會好愛你,只是我會很激氣,很不開心 ……」,就是出自黃教授的作品。擴大一點說,就是某天某孩子吸毒入獄,做父母的都會不離不棄地守望他,支持他改過自身,這是無條件的親情,無條件的愛。

那天很想跟他打個招呼,只可惜路口的另一旁有位二十剛出頭的青年正滔滔不絕地跟他對話。從談話當中,知道他們曾有一面之緣,那年他有嚴重情緒問題,現仍在接受治療和繼續學業,明顯地教授的說話又給了他多一點鼓舞。

我沒戴有色眼鏡,只是慨嘆這些年頭情緒病跟禽流感一樣,已成了本土病。親戚朋友裡,分別遇過患有精神病和情緒病的人,我雖不是專家,但對精神分裂、抑鬱症、強迫症、驚恐症、廣泛性焦慮症等病徵和思想行為都略知一二。更體會到一人有病,全家辛苦的道理。

要在大都市裡活得精神和心靈健康,不容易吧。